在GB/T19001-2016标准中,8.1条款“运行策划和控制”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从“文件化”向“实效化”转型的关键枢纽。该条款明确要求:对4.4条款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系统化策划与管控,确保过程运行既能满足产品和服务的规定要求,又能有效落实第六章“策划”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、风险应对措施及相关承诺。
作为组织追求持续成功的指导性标准,GB/T19004-2020《质量管理 组织的质量 实现持续成功指南》在第8章“过程管理”中进一步深化要求:过程管理需融合风险思维,突破“仅满足符合性”的局限,聚焦“效率提升、价值创造与卓越绩效”的实现。这一导向决定了8.1条款的增值审核需超越“文件符合性验证”,深入评估过程策划对组织战略目标的支撑力、对资源效率的优化力及对风险的预判管控力。
策划输出应适合于组织的运行流程
8.1条款的关键要求需结合GB/T19004-2020的进阶指引,才能充分挖掘增值空间,具体关联如下:
(1)过程准则建立(8.1 b)
GB/T19001-2016仅要求“建立过程运行的准则”(如产品合格率、工艺参数范围),而GB/T19004-2020 8.4.1明确提出“过程准则应动态化、多维度,覆盖资源效率、创新水平、相关方满意度等扩展指标”。
实践案例:某石化企业(XX石化)丙烯生产车间,将传统单一的“产品纯度≥99.5%”准则,升级为“产品纯度≥99.5%+单位能耗≤0.8吨标煤/吨丙烯”的复合准则,通过过程参数优化,实现质量达标与能耗降低的双重目标,月均减少能源成本20万元(源自审核实践案例)。
(2)成文信息控制(8.1 e)
GB/T19001-2016要求“保留过程运行所需的成文信息”(如检验记录、工艺日志),而GB/T19004-2020 9.3“组织的知识”进一步要求:成文信息需服务于知识积累与过程改进,而非仅作为合规证据留存。
实践案例:某汽车部件企业(XX汽配)将焊接工序的参数偏差记录(如电流超差、焊接时间波动)系统整理为FMEA(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)数据库,用于新材料导入、工艺优化的决策支撑,使产品不良率降低15%,研发试错周期缩短20%(对应知识库案例ZPI0909A0R0)。
GB/T19001-2016 8.1条款明确“策划输出应适合于组织的运行流程”,相关实践表明:该要求本质是避免多体系文件割裂,需将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要求融入同一业务流程框架(GB/T19004-2020 8.4.2)。
实践案例:某建筑工程公司(XX建工)在厂房建设项目中,原分别编制《质量策划书》《环境影响报告》《职业健康安全预案》,导致地质勘探数据重复采集、地基施工反复开挖,额外产生30万元成本。后依据过程整合要求,制定《工程项目综合策划程序》,明确“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输出技术经济分析、环评简评、职业健康风险预案”,实现地质数据“一次采集、多部门共用”,后续项目工期偏差率降低18%(金鲤龙管理服务(山东)有限责任公司学术园地收录案例)。
背景
审核发现该企业绕线工序产品合格率达99.8%(满足质量要求),但锡焊工位存在烟雾浓度超标问题,未纳入过程策划,导致员工出现职业健康不适症状,存在OHSAS风险。
增值审核实践
过程边界重构
依据GB/T19004-2020 8.2.1“过程确定需覆盖相关方需求”,推动企业在《绕线工艺规程》中补充“锡焊烟雾管控”内容:明确烟雾收集装置启停时间(焊接前5分钟开机)、实时浓度限值(≤5mg/m³),将职业健康要求纳入过程管控范围,符合8.1 a)“确定产品和服务相关要求”的扩展内涵。
过程准则升级
将原单维度“匝间短路率≤0.1%”准则,优化为“质量-职业健康”双维度准则:
质量准则:匝间短路率≤0.1%(GB/T19001要求);
职业健康准则:锡焊烟雾浓度≤5mg/m³、月度工伤事故次数=0(GB/T19004-2020 10.2“绩效指标”要求)。
审核验证结果
企业新增《复合工艺监控表》显示:实施后次月锡焊烟雾浓度稳定在3.2-4.5mg/m³,工伤事故次数从每月2起降至0,员工请假率下降10%,实现质量与职业健康的协同提升。
背景
该企业新建厂房项目中,质量、安全、环保部门分别编制策划文件,存在地质数据引用不一致、设计变更信息传递滞后问题,导致地基施工返工2次,工期延误15天。
增值审核实践
过程流程整合
依据GB/T19004-2020 8.4.1“过程网络应作为系统管理”,推动企业制定《工程项目综合策划程序》,明确:
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同步输出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》(含质量参数)、《环境影响简评》(含扬尘控制措施)、《职业健康风险预案》(含机械伤害防控);
设立“过程接口专员”,负责地质勘探数据、设计变更信息的统一归集与同步传递,避免多部门数据割裂。
成文信息动态管控
引入BIM(建筑信息模型)系统,实现设计变更与各专业策划文件的自动联动:当地基深度调整时,系统自动更新质量部门的“承重计算参数”、安全部门的“基坑支护方案”、环保部门的“扬尘监测点位图”,满足8.1 e)“在必要范围保持成文信息有效性”的要求,规避知识库警示的“环境失控红线风险”。
审核验证结果
实施后项目返工率降至0,工期履约率从82%提升至98%,多体系文件维护成本降低35%。
核心任务:核查过程策划是否覆盖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等多维度要求,识别“过程漏项”(如案例1的烟雾管控缺失)。
工具支撑:采用知识库《管理体系过程整合对照表》(编号ZPI0909A0R0),该表梳理了“质量-环境-职业健康”常见交叉过程(如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管控、焊接过程中的烟雾防控),用于系统性排查过程边界不全问题。
核心任务:将单维度准则升级为多价值准则,实现“质量-效率-成本-风险”的协同管控,示例如下:
传统单一准则 | 增值升级路径 | 依据GB/T19004-2020条款 |
产品合格率≥99% | 叠加“单位产品能耗≤X kg/件” | 10.2 绩效指标 |
进货检验频次100% | 按供应商风险等级动态调整(高风险100%,低风险20%) | 9.6 外部提供的资源控制 |
设备维护周期1次/月 | 结合设备运行时长、故障频次优化维护计划 | 8.4.4 过程保持与改进 |
核心任务:验证成文信息是否服务于过程改进与决策,杜绝“为记录而记录”。
审计要点:
成文信息是否可追溯至过程改进措施(如案例2的BIM变更记录与工期优化的关联);
成文信息是否支撑知识积累(如案例1的烟雾浓度记录与工艺参数优化的关联);
禁止无效记录(如未用于分析的“车间温湿度记录表”,违反GB/T19004-2020 7.5.1)。
核心任务:对照知识库“风险等级表”,核查过程策划是否覆盖“黄线风险”(如设备效率下降)与“红线风险”(如安全事故、环境超标),并验证防控措施的有效性。
验证示例:案例1中“烟雾浓度≤5mg/m³”的管控措施,对应“员工职业伤害”红线风险;案例2中“BIM变更同步”措施,对应“工期延误”黄线风险。
禁止多体系文件割裂:不得单独编制质量、环境、职业健康安全策划文件,需融合为统一的业务流程文件(如案例2的《工程项目综合策划程序》);
禁止标准条款直接转化为准则:需将标准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参数(如“符合GB/T19001 8.1要求”需细化为“烟雾浓度≤5mg/m³”);
禁止以结果检验替代过程控制:不得仅通过最终产品检验挑错,需在过程运行中设置管控点(如案例1的实时烟雾监测)。
识别准则扩展空间:从“单一质量”扩展至“质量+效率+风险+相关方满意”,形成多维度价值创造点;
验证成文信息决策价值:确保记录不仅满足合规要求,更能支撑过程改进、知识积累与战略落地(GB/T19004-2020 9.3)。
8.1条款的增值空间,本质是GB/T19001“符合性底线”与GB/T19004“卓越性导向”的深度融合。增值审核需跳出“是否符合条款”的传统逻辑,聚焦“过程策划能否支撑组织降本增效、防控风险、实现战略目标”——例如,通过审核推动建筑企业优化策划流程以减少返工,帮助制造企业扩展过程管控以保护员工健康。唯有如此,审核才能从“合规验证工具”转变为“组织价值创造的助推器”,真正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从“达标”到“卓越”的跨越。